导读 | 古董级硬件“退场”只是时间问题 |
日前,Linus Torvalds表示,已经考虑在Linux内核中终止对英特尔i486处理器的支持。
“早在2012年,我们就放弃了对i386的支持,也许是时候在2022年摆脱对i486的支持了?”
在关于内核如何更好地处理LAU(least-recently-used,最近最少使用)列表的讨论中, Torvalds深入探讨了这一话题。当他调查贡献者代码时,他发现,需要包含迎合古老CPU的变通方法时常让人沮丧,因此,他建议终止对旧套件的支持可能是解决内存问题的更简单方法。
不过他也指出,并非完全否定了i486类硬件的存在意义,只是从内核开发的角度看,i486应该“退场”了。
“我真的不认为i486类硬件是毫无价值的。我确信它有其存在的意义(Maciej就是一个例子)。但是从内核开发的角度来看,我不认为它们是有价值的。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把 i486当作博物馆的展品,既然如此,不如让它们运行可以进博物馆的内核。”
At some point, people have them as museum pieces. They might as well run museum kernels.
Torvalds进一步提到,“维持i486的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工作是我们根本不应该承担的维护负担——没有开发人员真正关心,也没有人真正测试那种情况,但这也意味着代码只会随机地不起作用。”
Torvalds的话意味着,Linux内核主线的最低x86处理器支持型号可能将不再是i486。他表示,或许应该让x86-32架构支持的最低版本提高到cmpxchg8b,意指奔腾及更高版本。
资料显示,英特尔于1989年4月10日在拉斯维加斯电脑展上首度发布80486。这一处理器采用了1μm(微米)制造工艺,内部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25MHz逐步提升到50MHz。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首次在80486中使用了多重管线技术。所谓多重管线,指的是CPU在取址的时候有一个流水线,80486的四个部件(总线部件、解码部件、执行部件、写回部件)可以分别同时流水线化的操作,即同一时间有一条指令在执行、上一条指令在被写回、下一条指令在被解码、下下一条指令在被总线读取。
如此一来,就能实现在一个CPU时钟周期完成一条指令,提升了CPU的运算速度。另外,80486还采用了突发总线传送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由于这些改进,80486的性能比带有80387协处理器的80386提高了4倍。
80486可以说是英特尔x86系列中的一款经典处理器,如今担任英特尔CEO的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正是当时80486处理器的架构师。在技术的车轮滚滚向前之际,这款算得上非常成功的处理器如今也蒙上了历史的烟尘,到了“忆往昔”的年纪。
在Reddit论坛上,围绕“Linux 内核可能放弃对英特尔 i486处理器的支持”这一议题,一些开发者也发表了他们的观点。
有人怀念用486DX运行Linux的日子,但也清晰地意识到往事不可追。“船已远行,不可回返。放弃i486,我们应该向前看,而不是往后看。”
开发者留言截图@Reddit
对此,不少开发者也给予了认同。“尽管看到这些机器被放弃令人难过,但我也很难想象在如今的世界如何用这样的设备来完成任何有用的工作。”
开发者留言截图@Reddit
在Linux的进化之路上,取消对于i486的支持或许只剩下时间问题。
原文来自:
本文地址://q13zd.cn/linux-abandon-processor-completely.html编辑:J+1,审核员:清蒸github
Linux大全:
Linux系统大全: